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不要轻易指责「久病床前的无孝子」?

也楼 也楼 2019-09-24

文/编辑  by  也楼

图片  by  也楼

1

前段时间和一朋友吃饭,他十分平静地问我:「我爸得淋巴癌怎么办?」


我长叹一声,心里万千无奈,想起了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女主,一长串的非霍奇金纵膈淋巴瘤。我思忖了一下,平静地说:我觉得这种时候就求佛吧,我觉得拜佛挺好的,可以让人特别安详。」


他瞬间有点激动地说:我爸还会活很久的,我会想尽一切办法!


我附和道:都会好的,你那么孝顺。


之后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说着哪里的名医好,哪里的技术强,哪里的土方子有效......其间我不忘鼓励并嘱托他要照顾好自己。

 

我猜想我们俩之间这样的对话与大多数人在得知亲属得绝症时的心情转变大抵相似。最初噩耗传来时的失落,过后是亲人安慰下的平静,紧接着便是好友鼓励后的斗志昂扬,最后,苦心积虑地搜罗各种关乎治愈此病的方法。这之后,便是病人和病人最亲的家属亲自上阵,走上一段不知时间尽头在哪的抗癌革命。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段极其痛苦的时期,病人与病人家属的心路历程时而行云流水般舒畅,时而箭在弦上般忐忑。


他们考虑着,中医好还是西医强?是否要做手术?手术前的忐忑,手术后的短暂欣慰,接着便是长期的照顾,回家后的定期化疗,定期的检查服药......而这期间,总会有求佛求神仙这一最无奈的祈祷保佑。


作为病人最亲的家属,有时看到病人难受到痛不欲生时,他们便会想,还是让病人早点解脱好。有时看到病人岁月静好般地躺着,毫无半点疼痛,他们便会鼓励他活下去,留着一条命总比死好。


这种矛盾的心理总是随着病人的身体状况发生改变。无论是病人还是病人家属,都承受着心理与生理的双重折磨。

 

若是病人幸运地康复,便就悠着点过日子,好歹捡回一命。若是徘徊在生死边缘,生存质量大不如前而病人对生死的自由意志徘徊不定,那疾病带来的折磨便会一直持续下去。而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心情,会因为看到死亡这一尽头而变得麻木。

 

2

前不久,好友小久和我抱怨道:我现在已经麻木了,医生也没办法,我就看着妈妈在慢慢衰弱,我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我看着小久说的话为他感到心疼,但是我没有回他任何消息,因为我真的无话可说。

 

于是,我便问另一个共同好友:咋办?小久快崩溃了。


好友说:你要鼓励他啊,毕竟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让我们开心的时间二十几年,而现在生病让你伺候的时间也就一两年罢了。

 

我觉得好友说得很对,但我没将这套说辞用来鼓励小久,因为这些论调全是局外人的说辞罢了。

 

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从小培养着我们,是因为父母在小孩身上有所寄托。这种寄托可能仅仅是血脉的传承,亦或者是光宗耀祖的寄托......总之,小孩于父母而言有着无限的可能。反之,儿女在照顾绝症的父母时,只看到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死亡


父母之所以伟大无私,除却血缘关系以及儿女诞生后随之而来的权利、天性的父爱母爱之外,或许有一大部分是因为希望。相反,儿女没有源源不断的尽孝热情,是因为死亡的结果摆在了眼前,而这结果,却影响着儿女的心情,影响着儿女的态度。

 

3

那天,我和老板参加完公司某同事父亲的葬礼后一同乘车离开。司机专注地开着车,我们坐在后排安静得可怕,老板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突然,老板开口说:我们家的几个老人的葬礼,每次都是我来安排,所以我每次参加完告别式都很难受。


我点着头:感到难受是因为回忆起过去么?

 

老板说:其实不是因为想到了逝去的人,而是看到了结果,看到了以后的自己。

 

平日里的老板虽然年近半百,看着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她永远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态势,从未看过她表现出半点伤感。而今,她却因为看到死亡这一结果变得沉默寡言。

 

绝症二字本就令人生畏,真真切切地走过一遭或者在身边共同经历过的人都实属不易。而生活中,我们又常常谈起久病床前无孝子来指责身边这群本就不易的人。


与其说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倒不如说是久病床前无心情。因为在我看来,久病床前的儿女即使是超人也会被折磨得麻木,若是麻木的心情等同于不孝顺,那我希望那些指责的人从未与家中长辈顶嘴过一次,在父母面前永远“孝顺”。

 

不要轻易指责久病床前的无孝子,他们不是不孝顺,而是到了最后,把该做的都做了依旧走投无路,还能怎样?

葉落

>>>往期文章<<<

1.抬头看天,低头看路

2.不要悲伤,只是思念

3. 时如逝水  永不回头

4. 时间跑走的哀愁

5. 你就不要想起我

6. 请回答,也楼说【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